2020年,国内通用航空的运行状态如何?主要数据大致是怎样的?这些数据背后又隐含着怎样的含义?在4月10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智慧通航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总干事孙卫国从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器、通用航空飞行小时、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补贴、无人机等方面逐一进行了介绍和解析。
通用航空企业
“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航企业一共达到了523家,比2019年增加了45家,我们看到在通航企业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华东地区131家,中南地区120家,华北地区111家,这三个地区也分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说明通用航空的发展,主要还是集中在我们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
孙卫国说,在这523家通航企业中,实际在运行的通航企业一共有456家,占全部企业的87%,而有实际飞行小时数的通航企业有319家,占全部运行企业的70%,“这说明我们还有137家通航企业在2020年是没有飞行小时的,也就是说一分钟也没有飞过。”换言之,许多通航企业有飞机,但是没有飞行任务。
此外,在2020年,暂停或者中止运行的通航企业也是近七年来最多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全国通航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的现象比较突出。”
通用航空器
截止到去年底,通用航空器试航在册的总数是4164架,比19年增加了524架。“但实际运行的航空器为2789架,占在册通用航空器的67%,其中固定翼的飞机1606架,直升机928架,超轻型飞机,主要是运动类的飞机有255架。同样,航空器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中南地区616架、华北地区554架、华东地区517架。”
通用航空飞行小时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通航企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飞行98.1万小时,比2019减少了8.4万小时,飞行总量下降了9%,特别是去年上半年疫情对通航的飞行影响比较大。不过,孙卫国说通用航空飞行总量近年来保持持续的增长状态,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是在10万小时左右,2017年至2019年,年增幅分别为9.5%,11.9%和13.6%。
从飞行小时数的具体细分领域看,2020年载客类飞行主要是指通航的短途运输共完成了2.5万小时,载人类的飞行完成是8.9万小时,传统类的作业飞行完成了10.4万小时,培训类的飞行完成了36.1万小时,其他类的飞行,主要是航空运动类的,完成了4.3万小时。此外,非经营型的飞行完成了35.8万小时,主要是指民航的飞行学院和民航大学的飞行员的培训。
而从通航的作业市场来看,培训类和经营类的飞行,为71.3万小时,占比达到了67%,”这说明飞行培训依然是通航市场的主要业务“,孙卫国说,2020年,由于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各航空公司的国外飞行计划基本转到了国内,也带动了国内飞行市场的发展。
通用机场
2020年,全国在册的通用机场数量达到了339个,比2019年新增了62个。其中A类机场127个,B类机场212个。
2017年民航局发布了通用机场分类管理的办法,明确了分类标准,简化了前期的审批程序,从2018年开始,大量的农用机场进入了通用机场的序列,通用机场数量呈爆发式的增长,2018年全国新取证的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16个,2019年,我国在册通用机场数量首次超过了运输机场。
无人机相关数据
在现场,孙卫国也披露了有关无人机的相关数据。
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无人机运营企业一共是10728家,比2019年新增了3576家,增长率是在50%。
“2020年,全国无人机共飞行了159.4万小时,比2019年新增了34.4万小时,同比增长了28%。”
2020年5月,民航局向亿航公司颁布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飞机,也就是亿航216的试运行运行许可,率先开展了150公斤以上大载重无人机空中物流商业化空中试运行。
2020年11月,民航局又向天宇航通科技公司颁发了鸿雁大型无人机系统设计生产批准函,标志着全国首个大型无人机获得了准生证。去年10月,民航局还批准了全国首批13个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这些基地涵盖了城市、海岛、支线物流、综合应用拓展等试验运行场景。
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补贴
有关通用航空专项资金的补贴情况,孙卫国说,2020年,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的补贴,共计5.03亿元,有220家企业获得了补贴,这其中飞行作业补贴占比达到了93.8%,飞行执照培训补贴占比6.2%,获得补贴前十名的企业,合计补贴资金2.29亿元,占补贴总额的45%。另外,有210家企业获补贴2.74亿元,占补贴总额的55%。其中获得补贴最多的企业,是7030万人,最多的7030万元,最少的845,前十名都是通航国家队。
“获得了前十名的企业,有这样的特点,一是飞行小时数多,二是拥有重大型的航空器,三是公司的主营业务稳定,且从事的都是传统的通用航空作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