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真不好意思,这么热的天,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辛苦你们专门来给我们调解,真是谢谢你们啊!”纠纷化解后,当事人许某对着法官感激地说。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法院法官联合47团司法所调解员,成功调解了一起因农药喷洒不当,引起的农作物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使双方2个月的纠纷,划上圆满句号。
无人机喷洒农药
“误伤”相邻麦田
2023年4月,许某雇用无人机给自家农田的小麦喷洒农药。因傍晚有风,农药飘进了相邻农户的小麦地中,致使相邻种植户的1亩小麦受损,造成财产损失。
受损的种植户阿某,第二天就此事找到许某,但许某认为他是在自家地里正常喷洒杀草剂,是否影响到阿某的作物生长,他不清楚,更不可能赔偿损失,双方因言语发生争执和肢体冲突,阿某受伤住院。
4月15日,阿某治愈出院,双方就医疗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的赔偿数额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司法所调解人员多次调解未果,遂邀请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法院的法官共同参与调解。
修复邻里关系
为妥善处理双方矛盾纠纷,法官到47团进行现场调查调解。根据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召集许某、阿某一同协商,并联合司法所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进行多次沟通。
法官考虑到双方是近邻,平时并无恩怨,且事发偶然,首先安抚双方当事人激动情绪。随后,向当事人询问受损小麦的品种及长势、农药药性、农药喷施的方式等细节;明确如是除草剂质量问题发生药害,许某应及时联系技术人员到场,拍照取证,及时向经销商和生产厂家请求解毒、赔偿。
之后,向阿某讲解,虽1亩小麦地在其喷施除草剂后长势大不如前,但小麦的生长是光照、肥料、水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麦叶片受损后,对产量会造成影响,但也应在合理范围内请求赔偿。
情理+法理
耐心调解促和谐
法官运用法律知识和多年办案经验,结合当事人的诉求,从时间、投资成本、邻里关系进行耐心劝导,告知双方当事人,如果按照常规的审理流程,需要双方当事人对药害面积进行现场实测,同时对药害的因果关系、损失价值等进行司法鉴定,且案件审理周期长、诉讼成本大,给双方增加诉累,不利于邻里纠纷的解决。
法官结合典型案例,就本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有针对性地从“情、理、法”多角度引导双方当事人理性思考,彼此互谅互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许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双方的情绪逐渐平和下来。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许某向阿某现场赔偿经济损失1200元,两家人和好如初。
“这样的效果,比我们后面化解,要强太多了!”连队“两委”说道。
至此,一场因农药漂移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得到妥善化解。
近年来,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法院高度重视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工作,积极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始终常态化开展诉前调解、巡回审判等工作,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调解、庭审等工作前移到社区院落、田间地头、职工家中,极大方便了当事人参与诉讼,有效减轻群众诉累,使当事人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司法理念的关心关注。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等方式,主动将优质的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一线,服务师市乡村振兴、连队法治建设,为辖区人民群众带来法治社会最美的“枫”景